战舰维修费用主要由舰船类型、损伤程度和维修设施等级共同决定。护卫舰和驱逐舰等小型舰船的维修成本较低,通常消耗基础金属和晶体资源即可完成修复;而战列巡洋舰、航空母舰等大型舰船因结构复杂,维修时需额外支付重氢资源,且耗时显著增加。维修费用与舰船原始造价呈正相关,损伤超过50%时费用会非线性增长。
维修设施对接是降低费用的核心手段。升级基地维修中心可减少10%-30%的资源消耗,同时缩短维修时间。工程舰的强化维修光束技术能进一步优化维修效率,但需提前投入技术值解锁相关模块。舰队中若配备苔原级或卫士支援型等维修舰,可在战斗中实时修复部分损伤,间接减少战后维修开支。
高闪避属性的舰船如艾奥级巡洋舰,通过规避伤害降低维修需求;而纯防御型舰船如ST59战巡,虽能吸收更多火力,但长期作战后累计维修成本较高。合理搭配防空舰载机或区域防空系统(如光锥级无人机)可有效拦截敌方战机,避免舰体结构值过快损耗。
资源管理层面,建议保持金属、晶体、重氢的均衡储备。金属作为基础维修物资消耗最快,可通过工程舰优先采集;重氢则需通过含冰尘埃带开采,其储备量直接决定大型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。交易市场虽能临时补充短缺资源,但溢价交易会显著提高整体维修成本。
针对性地修复武器系统、动力模块等关键部位,可节省20%-40%资源。舰载机单独维修成本低于母舰整体维修,因此太阳鲸航母等载机舰应优先确保机库装甲强化。维修顺序上,先修复高性价比的中间档舰船(如奇美拉巡洋舰),再处理极端昂贵或廉价的舰船,能优化资源利用率。
提升焊接工艺强化龙骨结构增强等装甲类技术,可增强舰船损伤抗性;而选择机库装甲强化等载机专用技术,则能降低舰载机战损率。每次战斗后及时回收残骸获取备用零件,也能抵消部分维修开支。这些措施需要玩家在舰船培养初期就做好规划。